近两年来,银海铝的安全生产管理形势较为严峻,公司及所属企业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措施,加大了安全生产管控力度。去年公司机构改革后,我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动,所涉及的工作既有安全生产也有技改管理,就此谈谈个人的体会和想法。
技改项目立项的安全风险,是一个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比如:某企业为了增加起吊高度,自行加高了天车大车行走系统的支撑臂;某企业将熔炼炉的炉眼改成浇注料现场制作的形式;某企业为了减少清理铸造井的工作量,在铸造平台下加装接铝渣箱,等等。
这样问题就来了。加高天车,稳定性肯定变差,方案是否合理?是否经过严密的计算校核?另外,就算改造后能正常使用符合预期,但天车属于特种设备,企业没有相应的资质,自行改造本来就属于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行为,严格来说是违反安全生产法的。
对熔炼炉的改造也类似,炉眼是涉及安全生产的非常重要部件,现场倒模浇注的炉眼强度很可能不如专业厂家高温烧结制作的炉眼砖,不能随意改造,而且也存在资质的问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07年关于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8.19”铝液外溢爆炸重大事故的通报,直接原因是炉眼砖损坏导致铝液失控,间接原因之一是工程由无设计资质的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进行设计。
至于上面提到的在铸造平台下加装接铝渣箱,后果是在某次铝棒铸造生产中结晶器漏铝,铝液泄入渣箱中形成“铝包水”的状态而爆炸,造成二人严重受伤及设备损坏。通常情况下,铝液直接漏入铸造井中,只要量不是很大,是不会爆炸的,该企业管理人员显然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
由此可见,如果在实施技改时忽视安全,很可能会好心办坏事,带来更大的风险。安全生产法规定,对于矿山、金属冶炼等建设项目,开工前要进行安全评价,相比之下,技改项目通常比较小,要求没那么严格,但是管理逻辑和思路是共通的。技改项目是否安全可行,由于个人知识经验的局限性,单靠少数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判断是不够的。从最近技改后评估的情况看,部分企业存在对技改安全不够重视,未制定技改安全防护措施等问题,因此从流程管理上,必须要让安全管理人员也参与进来。
具体来说,在车间内进行方案讨论时,车间安全员要参与其中,而在企业层级的可研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评审中,安全环保部一定要参与评审并留痕,着重从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的角度对项目方案进行评估和把关,判断技改是否符合安全环保的要求,按照“三同时”的原则,对包括从设计方案、施工过程到投入使用的安全保障措施,提出安全生产的专业意见。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敏感性更高,能够弥补一般管理人员的意识盲区和短板,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和第三方机构协助进行安全评价,多一个专业人员把关就少一分风险。
另外,实施技改对原有设备和工艺流程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企业应在一年内评估技改完成的效果,及时修订相应的设备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以及应急预案等技术文件,并经过审批流程印发实施,这个过程也需要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参与协助。
(文/邓方兴)
下一篇 员工素质就是企业活品牌